官方微信
全国咨询热线:0755-82805168 简体中文 | ENGLISH

德纳党建

您的位置: 首页 > 德纳党建 > 德纳党建

【德纳党建】百年党史(87):中共党史上的100位人物篇(17)

更新时间:2022-03-23 14:53:18点击次数:2276次字号:T|T

中共党史上的100位人物

一个党的奇迹首先就是其成员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100年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多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枪林弹雨中视死如归;殚精竭虑,为人民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一身只为兴国安邦——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邓恩铭 许继慎 李硕勋 韦拔群 贺英


        邓恩铭(1901年1月-1931年4月5日),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贵州荔波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早期经历

      邓恩铭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长在贵州少数民族山乡,幼年靠亲友资助求学。6岁上私塾,10岁进入到荔泉书院读书。1917年秋毕业后,他走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寒区域,到了有外国租界的山东半岛,投奔过继给黄家当县官的二叔黄泽沛(曾在益都、淄川、沂水等地做官)。并由二叔资助于1918年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

        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积极参加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在共同的斗争中,他同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他与王尽美组织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宣传、演讲、罢课、游行等活动,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920年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1月21日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邓恩铭被选为学会领导成员之一。学会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他在《励新》半月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旧礼教、旧教育等社会现状。1920年底,他同王尽美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在一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绍苏维埃俄国的书刊。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12名党的创始人中,有两名来自济南,一个是王尽美,另一个是邓恩铭。当时,邓恩铭年仅20岁,是12名代表中年纪最轻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会上,同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李达、王烬美等同一起坚持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1921年9月,又同王尽美等发起建立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发展到五六十人。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属的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工运工作。

        列宁接见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邓恩铭在苏俄参观时,从面包分配标准中看到共产党员应该作出的表率作用,终生以此要求自己;他自身勤俭,并同侵吞党的经费的腐败分子进行斗争。他在那里留下的终生最难忘的印象,是实行的每日面包分配标准——红军士兵2磅,工人1.5磅,机关人员1磅,共产党员3/4磅。就此,他明确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出的表率作用,后来始终以此来要求自己。

        主政山东

     1922年6月,他从苏联回到山东后,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山东工人运动的发动。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邓恩铭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表达了他在革命道路上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中共“二大”以后,遵照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邓恩铭在淄博煤矿区住了下来,亲自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工人运动形势,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22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1923年1月,日本归还青岛后,邓恩铭又被派往青岛工作。他以东镇小学教员为公开职业,秘密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

      1923年9月,在青岛工程事务所所长唐恩良家中约七、八个进步学生秘密集会。宣扬马列主义。1923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支部,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

      1924年春,中共青岛支部改为中共青岛市地方执行委员会,邓恩铭任书记。在青岛工作期间,他经常身着短裤短褂,化装成工人,深入工厂车间、铁路车站和职工家庭,启发工人觉悟,建立工会组织。

        领导罢工

      1925年2月8日,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威震千里胶济线,迫使铁路局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1925年4~5月,又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罢工工人达到1.8万人,形成了青岛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第一次罢工高潮。他在青岛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极大惊恐。他还参与领导了四方机厂的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在斗争中,他充分发挥了组织和领导才能,使罢工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925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5年11月,山东地区委员会机关遭到破坏,他被捕入狱,遭残酷折磨。后因患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6年6月,他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工作。

      1926年6月,邓恩铭再次秘密回到青岛,主持市委工作。这时,青岛的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急待恢复和整顿。他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迅速恢复了青岛的党组织。

      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到武汉向中央汇报工作,并到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工运、农运情况。1927年8月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青岛和济南之间,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

      1928年7月,邓恩铭调回山东省委,而后在淄博矿区负责党的工作。1928年末,王复元出卖了省委机关,邓恩铭因此时正在机关中而被捕。这个叛徒随后还当了捕共队长,总在道口巡查辨认地下党员。翌年8月,王复元被中共中央特科派出的特务人员击毙于青岛中山路上。

        被捕牺牲

       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破坏,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他在法庭上和监狱里同敌人作了英勇的斗争,并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上,只有杨一辰一人逃出;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饭后,在地下党的接应下,6人冲出监狱,他却因受刑过重,体弱多病,行动困难,被敌捕回打入死牢。国民党山东当局对他恨之入骨,面对敌人酷刑,邓恩铭依旧坚贞不屈。

     1931年4月5日,与刘谦初、吴丽实等22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牺牲时年仅30岁。


        许继慎,原名绍周,别名旦如,又字谨生,1901年生,安徽省六安县人。少年时代的许继慎,正直勇敢、聪明活泼;在本村读私塾时,又才思敏捷、善谈好友,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31年11月牺牲。

        生平经历

      自幼在家读私塾,1919年“五四”运动后,怀着改革社会、探求真理的远大抱负,与志同道合的杨溥泉结伴到安庆求学。1920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21年1月和4月,他和王步文、舒传贤等人参加了在怀宁学宫和安庆菱湖公园召开的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会和成立大会,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安徽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

      1922年秋,当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务委员兼联络部长。他先后参加和领导了以安徽学联为主体的安庆“六二”学潮、澄清安徽省议会三届议员选举和驱逐倪系省长李兆珍、驱逐六安知县骆通和反对曹锟贿选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923年秋,因领导数千名学生痛打贿选的省议员,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被迫逃亡上海。进入上海大学学习。

      1924年5月考取广州黄埔军官学校,为第一期学员。入校不久,结识了蒋先云,先后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十讲》等著作,并成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中坚分子,经常与国民党分子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同年9月,认识了周恩来,并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和亲切教诲下,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军校新编教导第二排任排长。第一次东征时,在淡水、阿婆两大战役中,作战英勇,成绩显著,被提升为连党代表。棉湖战役后,调任连长。第二次东征时,升任七团党代表办公室少校干事、代理团党代表。

      1926年曾被调到-干部训练班第二中队担任中队长。同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黄埔军官学校和一军中的-党员被迫离职,他乘隙回乡探亲。在居乡的半个月中,先后介绍童立荣、许希孟、汪子才等人加入中国-党,为皖西革命播下火种。同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被派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二营营长。8月,参加了攻打平江城和汀泗桥的战斗,在进攻贺胜桥战斗中,胸部受伤,忍痛坚持指挥战斗到胜利。同年冬伤愈归队,担任由叶挺独立团扩编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的七十三团参谋长。

     1927年春,调任叶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团长。同年5月,夏斗寅发动叛乱进袭武汉,他率部英勇阻击,配合其他各部,平定了叛乱,为保卫武汉立了大功。在这次战斗中,他再次负伤,到九江医院治疗,后至上海养伤,未及参加南昌起义。1927年9月受党中央派遣,回皖西组建革命武装。途经合肥时,找到了-党员童汉章、范毓南、刘自强,帮助成立中共合肥小组。不久,因黄埔军校一期同学李自梅告密,遭受通缉而被迫离开皖西,再度赴上海,一面治病,一面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1月,中央军事部长、组织部长周恩来在处理中共六霍县委员会与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之间分歧时,他奉命担任一段不公开的统战工作。

      1930年3月,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的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合编为红一军,中央军委委派他担任红一军军长。同年4月到达鄂豫皖边区,与曹大骏、徐向前一起,积极整顿当地部队,胜利完成了红一军的组建和整编工作。6月,率红一军向六安、霍山西部地区的反动据点发起进攻。先后收复流波、麻埠等地,同时攻克霍山县城,歼敌地方武装千余人,实现霍山全县一片红。继而又攻克英山、罗田、云梦等城镇,壮大了红军,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根据地。

      同年8月,红一军与鄂豫皖边特委联合组成“京汉特区行动委员会”,奉命出击京汉线,进攻中心城市。9月中旬,他率红一军由四姑墩出发,沿京汉线东侧北上,先袭广水车站,因敌固守未克。继向信阳之敌发动进攻,仍未奏效。广水、信阳两次战斗,未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使红一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0月中旬,红一军攻克光山后,改选了前委,因军内错误地认为,红一军的军事领导在京汉线上“作战不力”,未选他为前委委员。同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他率红一军东出皖西,接连攻克金家寨、麻埠、独山、叶家集,收复皖西大部分根据地。接着在东西香火岭战斗中,歼敌3个团,毙俘敌团长以下多人,缴获长短枪1700余枝,迫击炮数门和电台1部,从而获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月,红一军向商南转移,与红十五军在长竹园会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他改任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尽管如此,他以革命利益为重,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同年2月下旬,他率红十一师向信阳以南的京汉铁路进逼,先后袭占李家集和柳林车站,全歼守敌新编十二师1个营,击溃2个团,击毙敌第一旅旅长侯镇华。接着在孝感双桥战斗中,全歼敌三十四师,活捉敌师长岳维峻。4月,王明一伙派张国焘作为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央代表,到鄂豫皖根据地主持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工作,“改选”当地的党和红军的领导。他被调任红十二师师长兼皖西军分会主席。因坚决反对和抵制张国焘强令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政策,而遭到张国焘的忌恨。

      1931年9月,被张国焘非法逮捕和严刑逼供。但他仍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坚定意志,与张国焘进行斗争。同年11月,张国焘竟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罪名将他秘密杀害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年仅30岁。


      李硕勋(1903—1931),四川高县人,1903年2月23日生于四川省庆符县(今属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1926年与赵君陶在上海结婚。1928年5月赴杭州,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受党的委派,前来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解放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2009年9月10日李硕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青年时期

      李硕勋生于1903年,1918年15岁考入县立中学,后插班到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并成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由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军阀通缉,转道重庆等地,于1922年底到北京读书,1923年进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先后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投身革命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开始参与上海街头的反帝爱国斗争,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他还被选为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

      1926年冬受党派遣来到武汉,担任过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任政治部主任。

      1927年春率师主力之一部继续北伐,在河南上蔡战役击败败奉军,后又回师武汉,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7月参加东下讨蒋。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曾参与指挥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同年10月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后被党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党的白区工作。       1928年4月被党中央派到武汉工作,因被敌人注意旋返上海,改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同年夏秋又到杭州,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后又任省委代理书记。

      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和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领导江苏的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

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军委书记。1931年春党组织决定调他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7军政委。

        被捕就义

       1931年8月,李硕勋抵达海口,住进得胜沙路中民族店。正当他与当地党组织接通联系并准备召集军事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1931年8月13日,他在旅店被国民党密探逮捕。

      在狱中,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刑拷打。为了不连累家乡亲人,他改名李世勋,改籍贯为四川宜宾,并做了牺牲准备。


      韦拔群1894年-1932年10月19日),广西东兰人,壮族,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 。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

        人物生平

      1894年出生于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一个壮族家庭。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入“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逐渐结合起来。

      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民运动推向整个右江地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30年10月,红7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红7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回到右江,投入到坚持苏区的斗争。他把东兰、凤山、都安等县的地方武装共2000多人补充到主力部队,使第21师迅速扩充到4个团和2个独立营,使右江地区又有了坚持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

      从1931年春到11月,桂系军阀白崇禧指挥数千国民党军队,对右江苏区进行了2次大规模“围剿”。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2年8月,白崇禧坐镇东兰,指挥国民党军近万人,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对右江根据地的中心——东兰县西山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围剿。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敌情,韦拔群毫不畏惧,从容对敌,指挥根据地军民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白崇禧见军事“围剿”没有奏效,就一面增加兵力,一面在革命阵营内部收买意志薄弱者,企图暗杀韦拔群。作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韦拔群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一家20人,有10多人包括他的儿子韦述宗惨遭敌人杀害。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贺英,原名贺民英,乳名香姑,1886年5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1933年5月5日,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包围,战斗中,贺英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7岁。

        人物生平

        1906年,20岁的贺英与丈夫谷绩庭组建起一支反抗反动恶势力的地方武装。

        1916年,他们参与支持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行动。

      1922年,丈夫被杀害后,贺英一肩挑起重担,率领地方群众武装,抗官府、杀豪绅、打土匪、救穷人,开始更加顽强的斗争。

      1926年夏,为响应贺龙部队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她联合地方武装驱走县长,进驻县城,各界人士送“万民伞”“欢迎贺司令进城”,深受群众拥护。

      1926年12月,贺英来到武汉贺龙部队。她叮嘱贺龙,要警惕蒋介石、汪精卫这些人。大革命失败后,她毅然决定回老家稳住后方队伍。

      1927年10月,敌人对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的老家洪家关进行“围剿”,扬言“不抓到贺英不收兵”。重重“围剿”之下,贺英指挥地方武装坚持斗争。

      1927年12月,贺英率部600余人参加中共湘西特委组织的年关起义,曾攻占桑植县城。

     1928年2月,贺龙受中共中央指派回到湘鄂西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贺英得信后,将自己掌握的近千人的群众武装交给贺龙。从此,她加入工农革命军的行列,并参加桑植起义,为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石门受挫,贺龙率部退到桑鹤边界休整,处境十分艰难。在战斗中几次负伤的贺英,在得知工农革命军被困深山的消息后,带领身边仅有20余人的游击队打土豪,筹粮款,千方百计把缴获的银元、布匹、棉花、粮食等物资,用骡马和人力运送给工农革命军。贺龙多次说,1928年那次失败,若没有我大姐的支援,后果不堪设想!贺英还向贺龙建议:“老躲在深山里不是办法,队伍‘要伍’,‘不伍’不成队伍。”贺龙随即对部队进行整编,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们将部队拉出堰垭,经沙道沟到咸丰县的黑洞,智取汪家营,夺得不少枪支。接着奇袭建始城,收编邬阳关部队,于1929年春解放鹤峰县城,5月解放桑植县城。红军的根据地也日益巩固。

     1930年春,贺龙率红军主力东下洪湖,贺英率游击队留在湘鄂边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坚持游击战争。

         1932年反“围剿”后,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四面包围根据地,贺英率部苦苦坚持。

      1933年5月5日,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包围,战斗中,贺英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7岁。

       两支驳壳枪,一匹大白马,身着长衫,英姿勃发。这是驰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女英雄贺英的代表形象。贺龙元帅对他这个大姐推崇备至,回首往事时说:“那时队伍很小,每次失败,她就帮助我重新成立队伍。她并不懂理论,但她的想象力极强。胆大,天分比我们高多了。”

      贺龙率领的红军,几经战斗挫折、数起数落,但最终都能辗转到贺英据守的“后方”来休整。不得不说,贺英对于革命,意义非凡。

       当贺龙对姐姐提及这些,甚至表达对姐姐敬佩时,贺英对于“根据地”这个词却并不理解。乃至“根据地”在革命武装斗争中的重要性也全然不知。

       贺英一句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她所做之事的发心:你看咱们农村养鸡,白天怎么跑来跑去,到了晚上咋都得回到鸡窝;常常,你带这么多人马,东奔西跑,不搭个窝怎么行呢?归其根本,贺英骨子里只是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民,然而她伟大之处也正是如此。

         于是,贺龙依据大姐这个“搭窝建巢”的观点,开始迅速落实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

       一九二九年,鹤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这也是湘鄂西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五月,红四军攻占桑植县城,又一个红色政权脱颖而出;另外,红军还分别在龙山、石门、宜恩、五峰等县的边缘,建立区乡政权。如此这般,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已经初见规模。

        有了根据地,便有了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七月,红四军于桑植县赤溪河上,一举歼灭国民党独立第十九师的向子云旅,红四军取得了成立后最大的胜利。贺英领导的后方将士,听闻消息也都跃跃欲试,纷纷请缨随主力部队去前方打硬仗。然而,贺英却持反对意见:

       同志们,能随主力打硬仗固然是好,可是后方根据地的守护更加重要。打长沙、打南昌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是要流血、死人的,即使真的打下来,守不守得住又当别论。

       如果前方部队失败了,势必要回到后方这个“窝”来。我们走了,“窝”就没了,到时让队伍何处容身?

        日后的革命践行中,无一不应验了贺英的料想。为了巩固和建设红军敌后根据地,贺英始终坚持不懈地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敌人来了我们是战士;敌人走了,我们就是农民。杀敌、生产同样重要”,这是贺英常挂在嘴上的话。

(编辑:Admin)

德纳党建

Party building

党建分类一

党建分类二

精彩阅读

更多+

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

0755-82805168

0755-82805168

denasws@gddena.com

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国际创新中心(汇德大厦)31层;德纳福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金中环商务大厦42楼

粤ICP备2021052132号  网站地图

Top